癲癇 VS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不可不知的醫學新知

 



林口長庚醫院 兒童心智科 王樂詠醫師

ADHD(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是常見的兒童神經發展疾患,容易出現專注力不足、衝動控制不佳和過動等症狀。癲癇則是腦部神經不正常放電的現象,對發展中兒童的注意力、反應速度、工作記憶等執行功能有顯著且深遠的影響。

臨床上,這兩種疾病常互有關聯,ADHD更是罹患癲癇的孩童最常見的共病症之一。然而,因為這兩種疾病部分症狀表現類似,鑑別不易,讓許多個案錯過正確的診斷及妥善治療的時機。

👶🏻癲癇孩童ADHD的特色及增加ADHD罹患風險的因素

一般來說,ADHD個案中男性多於女性。然而,共病癲癇的ADHD孩童,其男女性別比例幾乎相等。此外,共病癲癇的ADHD個案,其表現以注意力不集中為主(過動衝動較少),與一般單純ADHD個案中常見的混合型(注意力不足伴隨過動)不同。

對於癲癇個案而言,某些特定因素被認為會增加後續ADHD發生的機率,包括:胚胎時期接觸到抗癲癇藥物(例如Valproate acid)、同時合併智力或發展遲緩、早發/控制不佳/頻繁發作的癲癇、特定型態的癲癇(例如顳葉癲癇 temporal lobe epilepsy)ADHD家族史等。所以,在學齡前時期的癲癇個案,如果出現上述的因素,就要高度留意將來是否出現ADHD的相關症狀。

📋該如何評估癲癇兒童的注意力不集中

癲癇兒童中,出現ADHD的機率較一般孩童多了2.5倍;而ADHD孩童,則比一般人多了4倍機率罹患癲癇。因此我們建議,罹患癲癇的孩童,在6歲之後應該要每年定期評估其注意力、衝動控制等表現,特別是在抗癲癇藥物有所調整之後。

面對這類共病的個案,SDQ(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長處與困難量表)被認為是較適合當作初步掃描ADHD症狀的量表。但因為其敏感度較低,容易有過度診斷的風險,因此必須搭配後續仔細的會談以及客觀的評估,才能提供正確的診斷和治療方向,幫助更多需要協助的個案。

💬面對癲癇個案的「不專心」,我們還要注意哪些問題

首先,癲癇本身也會對注意力造成影響。一些特定的癲癇,例如失神性癲癇(absence seizure)會有類似不專心的表現。除了透過腦波診斷有無癲癇外,也可以透過nonepileptic staring的特色幫助臨床鑑別:單純注意力不足的表現比較是「不會中斷進行中/有興趣的事務」、「較常被醫師/老師留意到」、「可透過叫名/觸碰拉回個案的注意力」;反之癲癇造成的分神表現是「會造成進行中的活動中斷」、「家長也容易察覺」、「無法透過外界刺激喚回個案注意力」。此外,癲癇用藥本身也有可能惡化個案專注力及過動行為,特別是在多重用藥,或是使用phenobarbital, valproic acid, topiramate等藥物。另外,癲癇個案也有較高機率共病憂鬱以及焦慮等疾病,或是出現睡眠困擾,這些都會一定程度的影響個案的專注力、行為問題及學業表現。簡單來說,癲癇個案如果出現不專心的症狀,未必就是共病ADHD,還需要專家進一步的釐清與確認。

💊治療及後續追蹤

ADHD及癲癇兩者共病下,孩子的學習發展會受到更嚴重的影響,因此兩種疾病的追蹤治療都同樣重要。ADHD部分,症狀較輕微時,可以安排心理治療或是行為治療;如果症狀嚴重到影響生活功能(學習、自尊、人際關係等),藥物被認為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儘管有些研究指出藥物在初次使用前期有增加癲癇的風險,但透過密切觀察及規律的癲癇控制,藥物仍然是相對安全的選擇。另一方面,控制癲癇,減少異常放電,也能減緩認知及執行功能退化。對行為或注意力問題副作用較少的gabapentin, vigabatrin等藥物,則被認為對此類個案有較好的幫助。然而,臨床上每位個案的變化差異大,如何選擇最好的治療方針,仍建議與醫療專家仔細討論為宜。

臨床上,三分之二的ADHD個案在成年後仍然持續有注意力以及衝動症狀。這類個案有更高的機率出現情緒疾患或物質濫用成癮,進一步影響其功能,甚至導致癲癇控制不良惡化。因此,個案成年後的症狀表現,藥物造成的利弊影響,仍然值得醫療團隊後續持續留意與追蹤。

[Reference]

📌Auvin S, et al.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screening,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DHD in children with epilepsy. Epilepsia. 2018;59(10):1867-1880.

📌Matricardi S, et al. What are the challenges with the pharmacological management of epilepsy in patients with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Expert Opin Pharmacother. 2020 May;21(7):737-739.

📌Man KKC,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methylphenidate treatment and risk of seizure: a population-based, self-controlled case-series study. Lancet Child Adolesc Health 2020; 4: 435–43.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現任專家團隊 (第二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