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媽媽語促進幼兒的語言發展

奇美醫院/臨床心理師楊銘峰﹑醫師林健禾


寶寶喝ㄋㄟㄋㄟ🍼,要睡覺覺了。

在孩子語言發展中,使用重複簡短的疊字搭配可愛的動作來跟孩子對話💬,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媽媽語。很多孩子很喜歡這樣的溝通語詞,到底媽媽語有何厲害的地方呢?






📝【介紹】
媽媽語(motherese),專業說法叫做幼兒導向式語言(child-directed speech)。當主要照顧者在和嬰幼兒互動時,常會依照小孩目前發展狀態而調整自己的說話方式,為孩子提供訊息並與之交流,這樣的調整是跨語言、文化以及地域常見的現象。媽媽語在語句、語調及非語言表達上有著與一般語言不一樣的地方。

📍1. 語句:使用簡化的語言結構、語法,依據當下的情境,重複重要的關鍵字(如:睡睡, 痛痛),常常以第三人稱稱呼作為主語並著重「現在」發生的事情(如:妹妹在喝水水)。
📍2. 語調:音調較高,音量變化大,停頓多,會用比較響亮的聲音去強調關鍵字,有較多的停頓來等待孩子反應。
📍3. 非語言表達: 常有豐富的手勢與誇張的表情來吸引並維持兒童的注意力。

研究發現,媽媽語對語言發展有很大的幫助,因為嬰幼兒對低頻聲音的敏感度較低,工作記憶較弱,語句辨識還在發展中,為了促進嬰幼兒跟媽媽的互動,於是媽媽就會發展出媽媽語,使用高頻的聲音讓嬰幼兒好辨認;採取鮮明的節奏,可以讓讓孩子容易理解並學習,強化語言辨識;重複重要的關鍵字,選擇性增強語言跟事物之間概念的配對。此外,媽媽語不僅促進幼兒的語言發展,國外一項對一群3─4個月大的孩子的研究中也指出,母親使用的音韻以及以嬰兒為中心的談話內容所佔比率與嬰兒體重的增加有正相關,這顯示媽媽語的使用可能也對嬰幼兒的成長有所幫助。

媽媽語是一種動態的過程,照顧者根據孩子的反應,進行調整、持續互動,使用媽媽語不僅可以促進語言學習,也可以提升孩子的共同注意力並促進正向情緒的發展。

🔔【特別小叮嚀】
媽媽語往往過度簡化用詞,用單一名詞類比到大量事物,因此過度使用時也是會造成缺點的!以情緒發展來說,當孩子成長到需要更豐富的語詞來表達情感需求時,如果維持一樣過於簡單或可愛的說詞(如:生氣氣),未能學習到較為深入或多元的情緒概念及表達方式,比方時間到而沒有玩到的生氣(懊惱),或者你怎麼沒有來幫我的生氣(怨恨),這時可能會影響照顧者對孩子的確切情緒狀態評估,並引發後續孩子情緒行為問題的出現。此外,當孩子逐漸長大,和同年齡的孩子對話時若持續使用較為簡化的語句,可能就顯得幼稚、不成熟,嚴重可能影響社交,因此照顧者仍需要注意媽媽語的使用頻率,並依照孩子的需要適時調整。

【結論】
對於語言還不順的小孩,媽媽都會很緊張,不知怎麼帶。媽媽語可以是一個與嬰幼兒良好溝通的好技巧,使用符合孩子認知能力的簡短語句,重複強調的方式,搭配豐富的動作表情,有利於孩子的語言學習。跟一般學習一樣,語言學習的動力來自成就感,不用給孩子太難的字,依照他的能力,給略高於當前能力的語言方式來跟孩子對話,當孩子有反應時不吝嗇的給予正向鼓勵,小心並持續動態調整互動方式,孩子有了自信,講的高興,語言發展就會越來越好了。

🔗【參考文獻】
洪右真、林桂如(2015)。幼兒導向式語言運用在聽覺障礙早期療育實務之探討。特殊教育季刊,134,21-30。https://doi.org/10.6217/SEQ.2015.134.21-30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現任專家團隊 (第二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