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出發:解開自閉症孩子的社交密碼》—專訪奇美醫院精神科謝珮妍臨床心理師

 《從心出發:解開自閉症孩子的社交密碼》

專訪奇美醫院精神科謝珮妍臨床心理師

對於自閉症類群(ASD)的孩子來說,社交互動是一項重要卻充滿挑戰的課題。本周邀請奇美醫學中心精神醫學部臨床心理師謝珮妍,分享她在自閉症兒童社交訓練的寶貴經驗與觀點。

看見每位孩子的獨特光芒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謝心理師強調。她指出,許多家長或教師常以非黑即白的眼光看待社交問題,但現實遠非如此簡單。有些自閉症孩子語言表達較生硬,卻在其他領域展現驚豔才華;有些則在熟悉環境中能自在地與人互動。關鍵不在於為孩子貼標籤,而是發掘他們的具體困難,透過適當支持提升技能與自信,建立信任並享受友誼的樂趣。謝心理師表示,每個孩子的社交困難呈現方式不同,例如有些孩子不擅長眼神接觸,但對某個主題有深入知識。專業人員的任務是挖掘這些優勢,設計個人化的訓練計畫,幫助孩子逐步突破障礙。

系統化培養社交技巧

社交困難樣貌多元,每種困難背後所需的技巧與規範看似無窮無盡。在臨床上,謝心理師運用 SuperSkills 這套在台灣推行多年的教材來幫助這群孩子。SuperSkills 課程分為四大領域:
  1. 基本技能:包括眼神接觸、適當音量與表情等溝通基礎,這些對自閉症孩子需特別學習。
  2. 社交啟動技能:教導孩子適當開啟對話或互動,例如避免突兀地分享興趣而干擾他人。
  3. 社交回應技能:培養對他人互動的適當回應,提升基本禮貌與互動能力。
  4. 與他人相處技能:著重建立互惠關係,教導孩子調整行為以配合他人,同時學會自我保護。
SuperSkills訓練的核心在於結構化與實用性,將30種社交技能拆解成具體的「成功步驟」,讓孩子易於理解與練習。透過社交困難剖面圖、觀察與訪談結果,專業人員能設定個人化目標,確保孩子在每一步感受到進步。

實作導向的學習方式

謝心理師強調,自閉症孩子的社交技巧學習需循序漸進。SuperSkills課程透過示範、角色扮演與合作桌遊等多元活動,讓孩子在輕鬆氛圍中學習。「這種『做中學』的方式能提升學習興趣,」她說,「我們不從改變認知入手,而是透過示範與成功練習,讓孩子自然調整行為,形成新的互動模式。」這樣的學習方式讓孩子在實作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對自信心有顯著幫助。例如,當孩子學會適當回應朋友的提問,不僅提升互動能力,也開始對社交產生興趣,進而更願意與人交往。

臨床現場的真實反饋

謝心理師分享了來自孩子與家長的動人反饋:
  • 「好好玩!」
  • 「他(同伴)表現得很棒!」
  • 「孩子竟然主動跟別人說話了!」
  • 「我希望他(同伴)今天會來,我想跟他一起玩!」
  • 「孩子最近更願意跟我分享想法了。」
這些真誠回饋讓謝心理師深刻感受到孩子的潛力與改變。「看到他們從害羞退縮到主動參與,我覺得這份工作極具意義,」她說,「孩子的進步未必是翻天覆地的改變,而是點滴累積的小成功。每當家長說孩子開始主動互動,我都覺得這是他們邁向更廣闊世界的重要一步。」她希望更多人投入這領域,讓孩子因進步而驕傲。

台灣兒童青少年發展障礙學會的角色

本學會長期致力於促進跨專業交流,為發展遲緩及障礙的兒童、青少年及其家庭提供支持。我們定期舉辦研討會、家長講座,並與醫療院所合作,提供最新資源與資訊。如有相關需求,歡迎聯繫學會,我們將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資源。

給家長的建議

謝心理師為家長提出以下建議:
  1. 及早發現,及早協助:若發現孩子社交困難,建議盡早尋求專業評估。
  2. 保持耐心與信心:社交技巧培養需時間,切勿操之過急。
  3. 創造練習機會:在日常生活中鼓勵孩子與同學互動,增加實踐機會。
  4. 善用專業資源:透過學會或醫療機構,獲取專業支持與建議。
她補充,許多家長初期因不知如何協助孩子而感到無助或沮喪。建議家長先接受孩子的獨特性,與專業人士合作,找到最適合的方法。耐心與持續努力是關鍵。

結語

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成長步調,關鍵在於以適合的方式引導,讓他們在支持的環境中建立自信與社交能力。透過謝珮妍心理師與專業團隊的努力,自閉症孩子不僅能學會與人相處的技巧,更能在人際關係中綻放光芒。期望未來有更多家庭與專業人士攜手,讓每位孩子在社交舞台上自信前行。

奇美醫院精神科謝珮妍臨床心理師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1140413『兒童神經發展與學習挑戰的跨學科探索: 從腦科學、教育學到復健醫學的多元視角』線上研討會,歡迎報名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