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ASD早期篩檢瓶頸:STASD-T如何填補台灣幼兒自閉症篩檢的關鍵缺口?
突破ASD早期篩檢瓶頸:STASD-T如何填補台灣幼兒自閉症篩檢的關鍵缺口?
我們是否錯失了黃金介入期?
台灣幼兒的自閉症ASD診斷往往延遲至三歲以後,主要原因之一是台灣自閉症早期篩檢工具不足。目前台灣針對 3 歲以下嬰幼兒的 ASD 篩檢工具相當有限,導致臨床人員只能以語言和社會互動發展遲緩等籠統描述,難以精準識別與及早介入。
自閉的評估工具大致可分兩大類:問卷與觀察評量。相較於家長問卷工具,行為觀察工具通常具備更高的篩檢正確率。但台灣本土的行為觀察篩檢工具相對缺乏,現有的工具多為翻譯或修訂自國外,且存在版權或施測上的限制。為了解決這個長期存在的挑戰,高雄醫學大學吳進欽教授的研究團隊,發展出「自閉症類群障礙幼兒篩檢工具 (Screening Tool for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in Toddlers, STASD-T)」,為第一線的臨床工作者提供了一項嶄新且可靠的解決方案。
STASD-T:專為幼兒設計的本土化行為觀察篩檢工具
STASD-T 是一項專為台灣臨床需求量身打造的本土化行為觀察篩檢工具,解決使用國外工具(如 STAT/T-STAT)時面臨的版權限制與材料取得困難等挑戰,推動高品質篩檢工具在台灣的普及應用。其核心特點包括:
- 15題的行為觀察項目,結構化地評估幼兒表現。
- 專為36個月以下的嬰幼兒設計。
- 評估ASD早期的核心障礙,如遊戲能力、叫名反應、共享式注意力及模仿能力。
此外,STASD-T納入了一項關鍵的創新評估項目:「同一性行為(sameness behavior)」。填補現行行為篩檢工具未能充分涵蓋DSM-5核心準則的缺口,大幅提升工具與當代診斷標準的契合度及其臨床應用價值。
STASD-T 信效度與臨床價值:
吳教授在開發 STASD-T 時,已充分考量臨床實務的限制,經研究驗證,STASD-T 是一項值得在台灣推廣的早期篩檢工具。 STASD-T 的主要優勢有:
- 極佳的篩檢正確率: 訊號偵測理論 (ROC) 下的面積(Area Under the Curve, AUC)顯示 STASD-T 篩檢正確率極佳,初始研究的總分 AUC 達 .93,後續研究的最佳表現總分 AUC 甚至達到 .94。
- 理想的切截分數:
- 在針對發展問題幼兒的研究中,若以總分 10 分作為切截分數,敏感度為 .82,特異度為 .89。
- 在後續的驗證研究中,若以總分 9 分作為切截分數,可兼顧敏感度與特異度。
- 綜合分析顯示,STASD-T 篩檢正確率與 T-STAT/STAT 相當,且優於家長問卷工具(如 Clancy量表、M-CHAT)。
- 臨床適用性: 吳教授的研究指出,STASD-T 施測耗時較少,有助於解決台灣臨床場域時間有限且實務工作者負擔沉重的問題。
誠摯邀請臨床工作者參與
本工作坊由計畫主持人吳進欽教授親自主講,向臨床實務工作者提供早期篩檢的參考,並推廣這套具備良好效度、適合本土化使用的行為觀察篩檢工具。透過 STASD-T,臨床工作者能夠更有效地辨識出 3 歲以下的高風險 ASD 嬰幼兒,從而儘早安排療育服務。
我們誠摯邀請您參與本次工作坊,一同提升台灣 ASD 早期篩檢的品質與效率!
『自閉症類群障礙幼兒篩檢工具』工作坊
【講師】
吳進欽 教授
現職:高雄醫學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參加對象】
兒童青少年生理心理發展及早療領域相關之專業人員
限額40名,全程參與授課者將頒發認證證書
【時間】
114年11月30日星期日 9:00~16:00
【地點】
高雄醫學大學濟世大樓九樓CS915
地址:高雄市三民區十全一路100號
*活動官網:
*報名連結:
*簡章下載:
*FB
留言
張貼留言